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皋陶子伯益,舜帝赐姓赢。皋陶著母不著父,实少昊后也。但皋陶裔孙中有理利贞,曾避商纣之乱于伊虚,食木籽“李子”而得生,故改理为李。理利贞娶和氏,是为李氏一世祖。黄帝五十四世,李利贞十世孙中有道教元祖李耳名聃“老子”问世。李耳子宗公,数传至秦御史大夫李昙公,其生子四,曰崇、曰办、曰昭、曰玑。崇公任陇西太守,为陇西始祖。至唐高祖李渊公,是为李利贞五十九世孙,其统一中国,为皇帝。功臣中有张徐安官胡杜郭宏等姓及外族阿铁氏、阿布氏、会利氏等均改姓李,故李姓成了大姓。但唐以后只有陇西李为正统正宗。
李姓入闽早期的有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李元祥,其后裔分居于南安、沙县、永春等地。后来有李渊之弟李海的十世孙李火德和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李氏军民等。李姓为晋江大姓,故迁居晋江年代不一,分布范围广阔,郡望为陇西。
一、竹树下李姓。竹树下始祖弘弼,系唐王李元祥公之十二世孙,陇西固始人,唐僖宗时,仕至大参军之职,入闽时官途未暇,择居泉城台魁里。弘弼生子三,长义彬居台魁里,次义延居南安三都娘妈桥,三义德分支安溪龙涓乡。义彬生九承事。竹树下李姓尊九承事公为肇基祖。至十三世竹逸公,竹逸系李氏起家祖,世称凤竹李氏祠堂公。竹逸子四:曰逸耕、曰拙逸、曰钝庵、曰学士公。此称四房各支之祖。其中三房钝庵公传裔最多,即现竹树下2100人。自竹逸公传至八世后子孙分支南同二邑。六承事公始由竹林埔迁来凤竹乡,称“自唐世家”。宋绍兴六年,三承事公之五世孙李密、李国表昆仲筑堙浦埭,建六徒门,其水源上接九十九溪,下溉七十二埭。祠堂楹联曰:“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凤竹李氏合族字行是:“锡元晋霆朝,清玉献辉光。”从卅三世起再续讳行是:“恭敬惠义允,宜诒谋燕翼。”字行是“诗礼文学可,希克昌吾宗。”
从凤竹分支的有南同二邑、福清、南安、仙游县、外州新村、新门璇仔树脚、泉州涂门外帮尾村,后又析石狮育化。长房多当斋公分支泉州浮桥街斋。长房一支分南安官桥、厦门同安角尾墩尾社。三房筠溪子孙多官者居四川、广东。四房分支厦门再分台湾淡水,及磁灶前埔、福州大桥头、南安石龟头新宅、江南镇郊外曾林。此外尚有派居南安金鸡桥麻山、崎后、果园、石碑后茂下村、泉州竹仔街,南安石井院前。南安溪仔尾莲田李献分居,分南安的尚有官桥舍下李、吕村后、后山村。分支晋江的尚有安海灵水邻乡西门,后岭、五岭,杏山内厝等地。(李马星提供资料)
二、浯潭李姓。池店浯潭李氏,2000多人,因族谱被焚,由李志炎先生回忆讲述而记之。其龙潭李姓始祖蟾公,系元祥公之三子〈同永安坑源江王祠分支〉,初住德化英山,娶欧妈,至十三世蟾公之子开基浯潭,时在宋绍兴年间。传至十八世即浯潭六世祖司理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兼太子太傅,后太子登基,恩封相爵。故浯潭灯号为“六世科第”。司理公生子四,长传大厝下房,次传店仔房,三因娶妣亭店后坑女故称后坑房,四子出承江姓母舅。至明代有“伯侄蝉联进士”。分支有:浙江苍南、马口站、大坑内三处之李,福州龙潭街,南安金鸡四甲,南安八尺岭脚李,晋江磁灶霞美下灶李……
龙潭李氏家庙楹联:“支分唐室江王嗣,派衍皇源龙凤孙”。十九世始昭穆是:“元侯伯子,尔维克钦,继志永锡、祖泽绵长、修其孝悌、教予诗书、贻谋燕翼、丕振家声。”
(李志炎提供资料)
三、新店李姓。据新店李氏家谱详载其一世始祖义济公生宋景定庚申年〈1260〉,时元兵南下,宋德佑乙亥〈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时,适十六弱冠之龄。后文天祥、陆文龙等遇难,义济风华正茂,不愿出仕元朝为官,只身结庐雁山之阳,以酿酤为业,娶王氏,夫妻两人隐居埋名开酒店。义济生子三:长宣义,次希靖,三希泰。至六世后称雁东房始祖,后称雁西房始祖。七世汝嘉,字士美,号菊泉,中进士并重修新店家谱,次子汝升,字士进。汝升子中举人。
雁西房公生子三,曰思敬,曰思向,曰思忠。四世思敬之孙旋儿迁居南安东坂。五世忠亨,号筠轩,赠吏部文选郎。五世丹诏娶洪氏居屿头。六世钦让,号和庵,进士及第。六世信公,字钦信,号伟斋,中举人,知茂名县。现新店李姓5560多人。
从新店迁往德化盖德乡的尚有七世昊公之五子伦公。雁西房一支析永春东平镇五斗垅,一支析漳州,一支析林口,一支析石狮下杨林李,一支析灵水曾林,一支析仙石看西李。
新店李家祠堂楹联是“宗倚晋水家声远,祠立雁山世泽长”。“籍占元朝派出银同仙店里,名登郡志世居晋水雁山锡”。新店李氏百世周复字行是:“义希伯克孔,钦汝材耿尧,镜洪彬炳墀,锡浚树辉增,銮汪植焕型,铨译标烜坦,铿清楷炽城,金语权坤,铁源桢在,锦泉樟熠臻,银渊杯圣,铜派本炎基,铭济朴灿境,钧鸿梭塔,锋泰松坡,锐永梅烨疆,钰淳根燧至,镇润枝燎坚,锶温杰灵地,钴法榜煌堂。”(李天得提供资料)
四、洋埭、池店、罗山山仔李姓。龙岱、凤池、山仔三昆仲系李某公之子,李某公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之铨部李著流派,于唐光启二年同王潮王审知三昆仲入闽,先居泉州后徙南安三入莆阳黄石家居。间数世,约八世祖自莆入泉廿九都,长子居龙岱(现名洋埭),次子居凤池(现池店),三子居罗山山仔。现分三支记叙。
洋埭李原族谱已毁,故一世祖名讳尽失。现洋埭李姓已传25世,现人口2362人。从六世起字行:“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祠堂楹联:“龙蟠腾云舞彩凤,岱山隐露澄玉池。”“派衍陇西龙岱称圣地,支蕃莆黄前社立宗基。””洋埭李匾额有:“玉堂青琐”“册封使者”是大明弘治壬戌进士,兵部给事,赐一品服,充占城正使李贯公。“进士”即大明嘉靖辛酉举人,乙丑进士,江浦知县,常州同知,简州知州,大澜李公。“武魁”清光绪丁亥武举人开声李公。由洋埭长房分支外地无详载。
池店李氏始祖景贤,为凤池肇基祖,三兄弟居二,子五,曰子寿、曰子山、曰子贵、曰子用、曰子玉。二世子寿传今外店房,清初析居泉州新门外浮桥,称竹笋李。子山生子二,曰添、曰卢治。添传至八世绍公,于明万历年间徙南安二都后坑。子贵生子五,曰观、曰仁、曰信、曰肄、曰英。三世观传顶洪派,信徙南安三十都榕桥、云台开化洞。肄生子三、曰瓛、曰璠、曰珣。凤池称瓛为长房、璠为二房,珣为三房。长房六世乔吾因倭乱嘉靖年间迁广东潮州纸料街,又一支徙双沟。二房一世一支析湮浦,一支徙谢厝街,,三房出祖东石潘径、小浯塘。三世英(李五)生琪、璘、瑄。四世琪徙乌墩,后分潘山、菜州、浮桥。四世璘传松树头,璘子十人,因逢难,十子均外逃,后仅留九子希岳归。希岳传至十四世伯畴徙台湾艋。璘长子岩之后腾蛟任职广东惠州而居。四世瑄生子六,曰正、曰旦、曰立、曰丞、曰至、曰盛。正和至徙城西万厚铺井亭,后重回龙岱发祥地。五世旦生子九,长子士绚,生子大法、大谟。士绚任广西苍梧博白正堂。大谟传今二房店仔内,后分泉邑庄府巷、隐居桥、石狮、安溪。三子士亮传至九世万二出祖德化。四子士杰之十八世孙德山赘居大石脚。六子士范之子五叔出祖同安洪塘。八子士灼传至十世元升居凤池,又析泉邑南门富美。九子士昂生子二,长子萼传九世大渴、小渴分居德化。次子大蕙生子二,长开会传仓口派,开会十五世孙朝、有朝万移居台北;次子开曾传下厅派,即庵布叔派。十八世孝拿移居瑞典。五世立公生子六,长子士默传三房长赏伯派,次子士缄传三房二,士缄之三子梓,梓传九世分二支,世嘉传厅仔前,世增传厅仔后。十世分街尾、三落、磨房。士缄四子大椿传至十一世高吟,后传祖厝、后落、七祧、云渊。三落孝樟移台,二落布袋公移台。三子士静传树脚派。另立公六子士恭之后分涂门街、洛阳桥边、黄塘南坑山。五世丞之孙大器分居南安松根桥,大萃传狮铃脚和芳露后,至十七世李昭璜居菲地。五世至公传今五房,至之三子士洁之子森析居港前、东店。四世国兴之后凤珠移蚶江后厅,国氆之后惟同移蚶江水头。五世盛公传凤池六房。二世子用生子三,曰瑛奴、十一观、十二观。瑛奴传今大厝内,十一观传石狮港边下房、姑嫂塔、内坑、曾坑、加曾寨、大仑等李。十一观三子守斋之次子名逊传洋宅、英林内厝、港边下房,三子名恬移莆阳后至元茂徙平潭后田、浙江三沙南澳、平潭草寨。瑛奴派下大厝应顺公之裔昭明居平潭,后定居莆田涵江,十六世孙佛和十七世昭墙移台湾,十八世大头居新加坡,十九世悌凹居菲岛。二世子玉公生子枳哲,传至七世汉公,传子泰、景、骥三人移居南安,(现查无派系)。池店(凤池)李是晋江最大李氏聚居地,人口5600人。池店昭穆与洋埭相同,现传25世。名人有三世李五(英),字俊毓,富甲一方,重修洛阳桥。有明代兵部给事中,赐一品冠服,七日权君的李贯。(李澄波、李悌仁、李法永供稿)
罗山山仔之一世祖习为公。池店之祖景贤公为山仔习公的二兄。池店开基于1329年,山仔开基应比池店迟10多年,因池店景贤入池店时,习为公年仅17岁。习为生子四,曰坚恪、白添成、曰(未详)、曰阙侯十九泰致政。坚恪生逸斋、诚斋、坦斋、贰斋。五世毅斋、敦斋。七世逸吾,恩授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正堂。九世尚轩,以上属长房。二房添成,添成生秉观。四世勤斋。五世顺厚。六世志学、志读、南榕、南亩。七世未详。八世次蓬,九世南桥。三房二世名讳未详。三世未详。四世建斋、守庭、静斋。七世静轩。至八世立斋(诰受修职郎,冠带荣身)。四房堀透公,曰十九致政泰公。传至今已24世。全村人口2580人。字行从十世起是“朝更培道成,国士秉正茗,纯得寿昌荣,陛庆振家声。”其裔分衍罗山洋柄、内塘、大布林、池店古福、安海下洪、前蔡、泉州浮桥竹脚等村。山雅李氏宗祠楹联:“陇西衍派宗声远;仙境开基世译长。”(李明聪提供资料)
五、内透李。内透李(青阳)又分顶下李,顶李称古李,肇基祖李木斋由永春迁至青阳翠山居住,有“三十六”天井的故居遗址。祠堂楹联是:“玉堂勋卿皆尚世;青阳古李是吾家”。字行从十三世起是:“延晟熙克,承式亦振,谋贻孙子,诗礼家昌,永其继世。”顶李分居普照211人,罗山内塘几百人。
内透下李,即称内台李,始祖默斋公于元季避乱从永春入翠山居住,至今人口500人。传至十一世近古公于崇祯三年中庚午举人,辛未进士,受大理寺评事,任浙江恤刑,后擢升山东巡按兼监军,皇帝赐匾:“霖雨澄清”。宗祠楹联:“子孙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字行:“文元有兆,嗣世其昌,懋汝令德,祖德戴长,先哲启天,毓俊培贤,增荣振福,宏基延年。”
由本支分居地有:南安田芷,安海塔脚西门,永和内厝,(以上二至三世分支),又分塘市,内坑、宅内、岐山、官桥珍香、马甲李、钱头李、泉州棋盘围、莲屿尾头、南安前寮、林兜、同安后拢、塔埔、晋江下庄、安海丙店、同安顶埔、田坂下、下欧坑、店仔顶、店仔下,后炳同美等处。(李文喜提供资料)
六、石圳李姓。其始祖源自安徽省砀山县,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李乐泉由福州迁至石圳卜居,又携眷回籍,其子李望山留居为石圳之始祖。望山字义举,生子四?熏曰静翁、安翕、虑翁、得翁。静翁生端凤,端凤生子三,元章出祖南安雷厝坑(居地待查),元明传下厝本里,元璧分支营顶、竿头、顶厝、前头。元璧生子二,曰希雅、曰希拱。希雅为顶厝竿头之祖。希拱生子二,曰日中、曰日进。日中为营顶之祖,日进为前头之祖。(营顶属静翁祖居地)以上均称长房。石圳李从二世起分四房,至今人口3000人。由石圳分居的有:深沪镇南春、科任、运伙村,金井镇之莲厝、南沙岗(南江村)。南江李氏始祖号南山公,同属乐泉派下,字辈亦相同。
石圳李氏从二世起的字辈是:“璀璨图书府,珪璋礼义家。”十二世再续讳行:“倬彼云议,昭回于天,维清缉熙,迄用康年。”再续字行:“各敬尔仪,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子孙千亿。”石圳李氏宗祠楹联:“自周以来仙道祖;从唐开始帝王家。”“周成仙唐称帝三仟年皇猷黻黼;居石圳卜砀山亿万世国器珪璋”。石圳八世璋敦茂,字世春,任大明隆庆特授福建陆军总兵加左都督。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特授福建提督门标管理戎旗领旗参将李仲允,树匾“总戎”一块。(李昭族、李金定提供资料)
(七)安海李姓。其始祖九承事,约于南宋绍兴年间肇基安海(据庄头李氏族谱记载)。九承事生君立,君立生邦与,邦与生亨,亨生钦(即承务郎),承务生应午、应斗、梦庚三子。应午生有子、成子、正子、方子、明子五人。七世有子生振祖。八世振祖生子四:曰天赐、天佑、、。九世天赐、天佑分居泉城,分居鸟州,分居东石 湖人(现人口900人)。七世正子生仕世。仕世生必明、必得。必明分居林柄,必得赘南安欧田。七世方子生令闻、令海。令闻仍居安海,令海分居漳州。八世令闻生子三,长彦亭仍居安海,次彦俊分居潮州,三彦中居庄头。彦中生子五,长骥生子致斋,致斋为庄头文祖,次孟生分支潮坑,三晚生分居广东,四尾得未详,五添生分上路。庄头开基于洪武末期,距今610年。人口1000人。
现居安海李姓人数不多,由安海李分居的李姓字行大部分相同、即:书香绳祖武,德业贻孙谋,友让承先哲,谦恭望我诗,尚贤成诲美,奕庆清修,纲常昭穆远,宗派溯源流。庄头李家庙联是:“螯海波涛欣浩荡;岱山峻峭仰弥高。”“陇西望族山川瑞;庄里弘宗世代昌。”安海东厝家庙分支的均树匾三块,即“明经”、“进士”、“文魁”。“明经”是指宋浙江安抚帅千承务郎子恭名钦。“进士”是宋淳佑戊戌科中式第十名李应午。“文魁”是指宋迪功郎,任招讨使司千李有子。
1.关于鱼的诗句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4、金麟岂是池中物,一如风云便化龙。
5、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6、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7、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9、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0、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2.关于海鲜之类的诗句海味:送友人游江南耿湋远别悠悠白发新,江潭何处是通津,潮声偏惧初来客,海味唯甘久住人。
〈--------漠漠烟光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汀洲更有南回雁,乱起联翩北向秦。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白居易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
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
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景象春加丽,威容晓助严。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
门静尘初敛,城昏日半衔。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
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
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
〈---------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
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吉州李伯高会判送盐{虫截}子鱼比海味之珍者未免为鲈鱼动归兴 全宋诗-戴复古 〈--------每思乡味必流涎,一物何能到我前。怒奋两螯眸炯炯,饱吞三印腹便便。
形模突出盐池底,风味横生海峤边。合为莼鲈动归兴,久抛东浦钓鱼船。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黄鱼鲎酱鮆子因成短韵〈------全宋诗-梅尧臣前欲淮南求海物,缄书未发报还台。陆机黄耳何时至,罂品分传事按杯。
谢徐屯田惠海味 全宋诗-强至 〈--------儒肠多病怯肥膻,海产从来独所便。淮甸风宜乖素嗜,江乡水品忆经年。
分甘已佩公情重,加饭宁须俗祷虔。食箸不停资大嚼,免教馋吻镇流涎。
云间余清亭 清 李森先徙倚官衙月正明,尚余寒柝在高城。空庭积水松阴乱,小阁张镫夜气清。
剩有黄花随地满,那堪白发向秋生。故乡海味何曾减,残笑鲈鱼浪得名。
〈--------------------------------------------------------海鲜:元日平江作 全宋诗-陈藻草粿京团要贺年,玉融风俗不同天。元正犯醉长洲市,又忆浮家厌海鲜。
〈-----------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幙中有会且罢此饮 全宋诗-梅尧臣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欲持就味明日期,穷羹易覆已反手。
从事开筵不可辞,燕脂秀脸罗前后。长颈善讴须剩讴,只恐老来欢意休。
-------------------------------------------牡蛎:莆中遇方□□邀出城买蛎而饮一僧同行出郭断虹雨,倚楼新雁天。三杯古榕下,一笑菊花前。
入市子鱼贵,堆盘牡蛎鲜。<--------山僧惯蔬食,清坐莫流涎。
广州杂咏(四首)明 刘崧鲫鱼潮退余溪卤,牡蛎 ?高结海沙。<-----------红豆桂花供酿酒,槟榔蒌叶当呼茶。
-------------------------------------------蛤蜊:答朝士贺知章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因有此作温庭筠越溪渔客贺知章,任达怜才爱酒狂。鸂鶒苇花随钓艇,蛤蜊菰菜梦横塘。
〈----------几年凉月拘华省,一宿秋风忆故乡。荣路脱身终自得,福庭回首莫相忘。
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
酒病偶作皮日休郁林步障昼遮明,一炷浓香养病酲。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送蛤蜊与李明叔诸公 全宋诗-黄庭坚雪屋吹灯然豆萁,古来壮士亦长饥。
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吴正仲遗蛤蜊 全宋诗-梅尧臣 〈--------紫缘常为海错珍,吴乡传入楚乡新。
樽前已夺蟹螫味,当日莼羹枉对人。---------------------------------------海蟹: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皮日休 〈--------绀甲青筐染菭衣,岛夷初寄北人时。
离居定有石帆觉,失伴唯应海月知。族类分明连琐gD,形容好个似蟛蜞。
病中无用霜螯处,寄与夫君左手持。酬袭美见寄海蟹陆龟蒙 〈--------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
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九江霜蟹比他处黑膏凝溢名冠食谱久拟遗高紫微而家僮后期未到以诗道意 全宋诗-岳珂君不见东来海蟹夸江阴,肌如白玉黄如金。
〈------------又不见西来湖蟹到沔鄂,玉软金流不堪斫。九江九月秋风高,霜前突兀赡两螯。
昆吾欲割不受刀,颇有苌碧流玄膏。平生尊前厌此味,更看康庐拂空翠。
今年此曹殊未来,使我对酒空悠哉。旧传骚人炼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
老来政欠两眼青,那复活筹虚借箸。只今乡国已骏奔,军将日高应打门。
流涎便作曲车梦,半席又拟钟山分。先生家住岷峨脚,屡放清游仍大嚼。
襟期尽醉何日同,试筮太玄呼郭索。--------------------瑶柱:饱食 全宋诗-王之道予亦属厌耳,女宽何叹三。
一箪傥知足,八珍自忘贪。驼峰擅西北,瑶柱夸东南。
〈---------但愿无是馁,藜羹非我惭。
3.关于“海”的诗句有哪些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6、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海楼晚景》
8、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9、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1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有关海的名句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城南旧事》
3、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 ——《慎子》
4、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珍贵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 ——海涅科恩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
6、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海明威
7、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杜甫 译文
8、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 ——村上春树
4.有关描写江、海、鱼、虾等诗句《江》宋 丁谓
楚望为南纪,岷源始滥觞。
双流沿蜀道,九派出浔阳。
桃叶行歌远,芙蓉摘采长。
冲风休破浪,静练正交光。
《江》宋 王安石
灵源开辟有,赢缩但相随。
逆折山能碍,奔流海与期。
泥沙拆蚌蛤,云南暗蛟螭。
欲问深何许,冯夷秖自知。
《河》宋 丁谓
擘华凿龙倾,长源接杳冥。
润应逾九里,清必契千龄。
箭浪奔霆电,荣光焰日星。
圣皇图奥事,真祖有祥经。
《湖》宋 徐玑
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
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
《海》宋 丁谓
积润容零露,无涯任酌蠡。
浮空长浴日,表圣不扬波。
江汉源流众,蕃夷岛屿多。
客槎如可泛,咫尺是星河。
《海》唐 李峤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
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鱼虾》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供参考。
5.关于鱼的诗词有哪些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鱼乃水花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数峰对江上,访贤令山,登同冠峡,我欲起功曹而问,叉鱼诗句殆其时 池鱼 宋 祝庆夫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鱼虾 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观鱼 宋 杨万里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时鱼 宋 徐玑 风晴霜气合,沙渚夜鸣榔。 独喜鳞兼细,时看寸有长。 月斜寒动影,水碧静傅香。 可爱渔翁乐,溪梅秋第芳。 观鱼 宋 王令 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子鱼 宋 方岳 桃花水暖正鱼肥,子胀连胞迸腹腴。 黄栗玉燖春寸寸,水晶盐醋粟铢铢。 鲛人泣下甘孥戮,龙析刑*并孕刳。 老子胸中兵百万,酒船不枉到江湖。 观鱼 宋 崔鶠 小鱼喜亲人,可钓亦可纲。 大鱼自有神,隐见谁能量。 老禅虽无心,施食不肯尝。 时於千寻底,隐见如龙章。 鱼儿 宋 王安石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放鱼 宋 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宋 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黄鱼 唐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涧中鱼 唐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雄县观鱼 清 纳兰性德 渔师临广泽,侍从俯清澜。 瑞入王舟好,仁知圣网宽。 拨鳞飞白雪,行鲙缕金盘。 在藻同周宴,时容万姓看。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观鱼 宋 陈宓 燕忙将水撇,鱼乐欲空跳。 此意谁能会,光阴静里消。 濠上 宋 宋祁 惠非蒙叟叟非鱼,濠上全知鱼乐无。 春水未深鱼易乐,要须真乐是江湖。 嘉禾八咏·金鱼池 宋 陆蒙老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 新波已纵游鱼乐,调笑江头结网人。 漾花池 宋 刘无极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 闲倚东风看鱼乐,动摇花片却惊猜。 题濠上斋二绝 宋 傅自修 焉如鱼乐我非鱼,梦裹荣枯觉则无。 休学痴绳贪纸穴,小窗烘日谩跏趺。 泛湖次柳洲二首 宋 曹勋 净舍乘闲一苇航,入门松竹献清凉。 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东轩二首 宋 王之道 市井从东州,水竹自西府。 我来与公偕,槃礴日欹午。 从容河底鱼,乐哉得其所。 此意与谁论,相看默无语。 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 宋 梅尧臣 三年守庐次,雨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秋日杂兴二首 宋 罗椅 跃鱼甚微细,解转达秋江漪。 一静未满刻,一动辄移时。 岂由鱼乐乎,或是不性之。 商量未渠稳,风急芦花低。 寄题戴氏别墅 宋 刘宰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翛然独老庞。 近挹荷香供几案,远邀山翠入轩窗。 自歌自笑游鱼乐,诗去时来白鸟双。 何日过门成夜泊,一樽相与对银缸。 和颖仲山行即事 宋 李弥逊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群玉五咏·百花洲 宋 李弥逊 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 幽人百虚空,得立听鸣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
满意请采纳
6.带“鱼”字的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僚寀争攀鹢,鱼龙亦避骢。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
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7.关于“海鲜”的诗句有哪些1,《莆阳歌五绝 其一》元代 何中 两两筠篮湿暖烟,窄衫短鬓袅行肩。
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 译文:热气中成双成对的竹篮已经浸湿,身着短袖鬓发细长及肩。
到门前迎接早来的郎君,等着一起去街头卖海鲜。 2,《送丁太初温州蒙古字学正》元代 吴当 荐豆登霜柚,充庖载海鲜。
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译文:草里都是豆子和成熟的柚子,载着供作食用的海鲜,在明月下吹奏着短萧,树木挺立在微风中。
3,《述怀 其二》元代 唐桂芳 战北多人醢,时危乏海鲜。将军闻号令,警急要戈船。
译文:因为北方战事死伤无数,时局危机海鲜食物匮乏。将领听到军号声,紧急的出动战船。
4,《福安书事 其七》明代 何乔新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译文:去年赈灾的救济粮是官粮,今年的官仓却没有一点储粮。捕捞到海鲜去换大米,可是却在河边遇到了强盗。
5,《捕蟹辞 其五》明代 屈大均 扶胥多蟹况霜天,不独河豚甲海鲜。春蜕何如秋蜕好,拾来螯跪软于绵。
译文:扶胥城里有很多的螃蟹,河豚并不是海鲜中最美味的。春天蜕壳的螃蟹不如秋天的好,捡来螃蟹爪子像棉花一样软。
8.形容鱼好吃的诗句1、《江南弄》
唐代:李贺
原文: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译文:绿雾从江中清凉的波涛中升起,天上红霞重叠,像高峻的山峰。河边的云,水面的风,都像从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众多蒲帆连成一片,不甚分明。鲈鱼千头醇酒百斛尽情享用,酒醉卧地,斜视着南山的绿影。信口唱支吴歌越曲,还未唱完——江月如圆玉,已在东方冉冉上升。
2、《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3、《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宋代:欧阳修
原文: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译文:一叶孤舟每天在大江中不停地驶着,苍茫的云气将其笼罩。我行到靠水的山脚,将船帆调转,在夜空中看北斗星来判断东西。云间的大雁渐渐飞下水田,枫叶将霜中的太阳映得火红。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远方归来的我更喜欢秋天的凉风。
4、《渔歌子》
唐朝: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5、《初到黄州》
北宋:苏轼
原文: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9.形容海水鱼的成语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结构联合式。
用法指天地空间的辽阔。比喻一个人具有开阔的胸襟或思维说话不受拘束;此作褒义。也形容说话或谈论不着边际;东扯西拉;漫无目的;这作贬义。也作“天空海阔”。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正音空;不能读作“kònɡ”。
辨形阔;不能写作“扩”。
近义词广阔天地、无边无际、东拉西扯
反义词弹丸之地、一隅之地、丝丝入扣
辨析~和“天南地北”;都可形容说话、写文章没有约束。但~多偏重于“无拘无束”;可比喻想象的漫无边际;空间的广阔和胸襟的开阔;“天南地北”多偏重于“东拉西扯”;可形容距离很远。
例句
(1)这个人~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2)这本书;说古道今;~;很值得一读。
本文来自作者[初雪未央]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zlan/202508-184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初雪未央”
本文概览:李姓之源:黄帝子昌意,已姓,其子女中有三世颛顼高阳氏,高阳氏孙女汝修生大业,大业即皋陶,妻汝华,汝华生大费,大费即伯益。皋陶为帝尧狱官之长,曰大理,其裔以先人官名为姓,始有理氏...
文章不错《晋江金井石圳李姓的由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