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的名字

馆陶长公主刘嫖、宁平公主刘伯姬、长乐公主李丽质、寿昌公主赵清裕、乐平公主杨丽华等。

1、馆陶长公主刘嫖

刘嫖(piāo),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长公主,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刘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称馆陶长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又称其堂邑长公主。

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大长公主、窦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长公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午和馆陶有记载的子女有三个,长子陈须(又称陈季须),幼子陈蟜娶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幼女儿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有一个孙子娶汉武帝女儿夷安公主。

2、宁平公主刘伯姬

刘伯姬(公元前2年~30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市)人。汉朝时期公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妹妹。

跟随兄长刘秀起义于舂陵,颇有贡献。东汉建立后,封宁平公主,嫁给大司农李通。建武六年(30年),去世,葬于封地宁平县。

3、长乐公主李丽质

长乐公主(621年-643年),名李丽质, 唐太宗嫡长女。因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特别钟爱。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

贞观五年(一说贞观六年),唐太宗开始为长乐公主筹备嫁妆,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公主,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

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即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嫡长子。后任秘书监、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诸臣进谏无效后,长孙无忌请儿媳长乐公主协助固请于太宗,后太宗诏停世封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唐太宗痛失爱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

4、寿昌公主赵清裕

寿昌公主赵清裕(?-1024年),后称卫国慈明大长公主。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赵炅)之女。至道三年五月,封寿昌长公主。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进封陈国长公主,改封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法名清裕。四年七月,改封楚国长公主。六年正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八月,改建国长公主。

乾兴元年二月,进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1024年)五月薨,谥号“慈明”。元符三年三月,改封卫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十二月,改封慈明大长帝姬。

5、乐平公主杨丽华

杨丽华(561-60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杨坚嫡长女。

北周建德二年,嫁给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即位后,拜天元大皇后。北周静帝即位后,成为天元皇太后,反对大丞相杨坚篡位。隋朝建立后,封为乐平公主,女儿宇文娥英嫁柱国李敏。

大业五年(609年),跟随隋炀帝巡幸张掖时,卒于河西,时年四十九岁。

百度百科——刘嫖

百度百科——刘伯姬

百度百科——李丽质

百度百科——寿昌公主

百度百科——杨丽华

宫廷祭祀主要分为祭祀“天神”和“人鬼”两大类,之下又分为若干小类,这在郊庙歌辞中有具体体现。

在祭“天神”这个大系中,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分别是:

1、祀天系列,包括祀圜丘、昊天、封泰山、祈谷、明堂、雩祀。

唐代在冬至时放假7天,举行隆重的祭天典礼。

祀天,又称祭天、祭南郊等,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是对天帝侍奉、享献的仪式,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圜”通“圆”,圜丘指的是祭天的圆形高坛。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一般是南郊圜丘祭天神,北郊方泽祭地祗。

为了抬高帝王地位,表明君权神授,历代郊祀中的配享制度往往把某一开国君主及皇后与天神地祗共祭。而且,以祖宗配天也是大孝之道的体现。(据《通典》卷45,唐朝贞观及开元时祭天,以唐高祖李渊配天;据《宋史·礼志二》,唐高宗永徽中,以高祖、太宗同配上帝。)

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景龙三年(709年),中宗祀昊天上帝。唐中宗祀天地时首次出现皇后参加典礼的局面。德宗时,规定以皇太子为亚献,亲王为终献,取代了太尉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的传统,使国家大祭更趋于皇帝家族化。

除了在南郊祭天,帝王还专程去泰山“封禅”。

古人没有海拔高度,只有朴素的绝对高度,受黄河中下游文明的影响,人们认为泰山最高,离天最近,去那里祭上帝,表示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目的是报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粱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辟场祭地,称为“禅”,目的是报地之功。封禅有易姓而封,也有盛世而封,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贞观中,太宗同意百官上表请封禅,魏徵力谏乃止。

唐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武则天举行盛大的泰山封禅礼。十月从长安出发,从驾的文武大臣、兵士、仪仗队伍长达数百里,十二月才到达,于是改元“乾封”,正月行封禅礼。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玄宗封泰山。

祈谷,就是祈求丰收,也是祭天活动,分布在圜丘四陛的是五帝,其余与冬至祭天相同。《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唐代以正月上辛日祈谷。

明堂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处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明堂举行。季秋,享上帝于明堂。

雩祀,指的是帝王祈雨的祭祀。孟夏,雩祀上帝于南郊。

2、祭祀五方上帝、朝日、夕月、祀九宫贵神、风师、雨师。

立春日迎春于东郊、立夏日迎夏于南郊、立秋前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立秋日迎秋于西郊、立冬日迎冬于北郊。

《新唐书·礼乐志一》记载:“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逐渐确定春分东郊朝日,秋分西郊夕月的礼仪。古时把春分作为太阳的生日,唐德宗改正月晦日为二月初一中和节,并把中和节作为太阳星君的生日。

玄宗天宝三载(744年),置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阴、天符、摄提九宫贵神坛,以四季孟月行祭。

风师也作风伯,即风神;雨师即雨神。立春后的丑日,祀风师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的申日,祀雨师于国城西南。

3、祭地系列,包括祭方丘、拜洛、祭汾阴、禅社首、祭神州、祭太社、蜡百神、享先农、先蚕、先圣先师、龙池等。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祭天于圜丘,祭地于方丘,祭方丘就是祭地。

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夏至在《唐六典》中规定放假3天。

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武承嗣伪造了一块预兆祥瑞的石头,石头上有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他上表称是在洛水获得的。武后大悦,号其石为“天授圣图”,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同年十二月,武后拜洛受图。

明皇开元十一年(723年),祭皇地祗于汾阴,汾阴即汾水南岸,在今山西万荣县。

明皇开元十三年(725年),禅社首山祭地祗。《史记·封禅书》记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社首山在今山东泰安县西南,上有祭坛。

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旧唐书·礼仪志》:“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及宗庙为大祀。孟冬,祭神州于北郊。”唐高宗永徽年间废除神州之祀。武则天于南郊合祀天地。

太社即社稷,土地和五谷之神称为社稷。社稷祭祀是土地祭祀的变形。

蜡(音zhà),祭名。《礼记·郊特牲》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祈求五谷丰登。

先农是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一说即神农氏,一说为后稷。自周代开始,就有帝王亲耕藉田之制,并祀先农,以示劝农。

“享先蚕”是由皇后主持的祭祀活动。

魏晋南北朝期间,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拜孔揖颜之礼多在国家太学举行,往往是国子监祭酒负责祭祀。唐代作为宫廷祭祀,多由皇帝和皇太子亲自祭祀。文宣王即孔子,武成王即姜太公吕尚。

《唐会要》记载:“开元元年(713年),内出祭龙池乐章,十六年(728年)筑坛于兴庆宫,以仲春月祭之。”

除了祭祀天神,还要祭祀人鬼。宗庙是祖先亡灵的寄居之所。太庙,即皇室的祖庙。所谓“七庙”,指的是周代制定的宗庙制度,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和而为七。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平时宗庙祭祀的对象是始祖和七世内的祖宗。

汉代宗庙祭祀增加了“功臣配飨制度”。唐代将其制度化,将功臣按具体的时代和功德不同,分别配在不同的庙主之室。

这类祭祀也分为三个小类,分别是:

1、享太庙。

《旧唐书·礼仪志》记载:“唐礼,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

2、祭奠老子、皋繇、皇后。

唐以老子李耳为始祖,追尊为圣祖玄元皇帝,其庙曰太清宫。

明皇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

睿宗景云元年冬,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仁里别置仪坤庙,四时享祭。肃明皇后刘氏、昭成皇后窦氏(玄宗的母亲)均是在入宫朝见武则天时遇害的。

昭德皇后是德宗的皇后,顺宗的生母。

郊庙歌词涉及到的享受祭奠的皇后只有以上这三位。

3、祭祀太子、皇后的祖先。

太子是储君,登基以后就成为皇帝,这里的7位太子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当上皇帝,或者本来是亲王被追谥为太子的。

让皇帝李宪是睿宗长子,武后时立为太子。睿宗将建东宫,宪认为平王(玄宗)有大功,坚持让平王作太子。卒谥让皇帝。

隐太子李建成是高祖李渊的长子,太宗李世民兄。武德元年立为太子,九年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即位,追封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追赠皇太子。

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年)立为皇太子,寻令监国。调露二年(680年)废为庶人,及武后临朝,逼令自杀。景云元年(710年)追谥为章怀太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出生后即被高宗立为皇太孙,后被武则天废黜。大足元年(701年)因议论张易之兄弟事,被武后杖杀。中宗复位,追赠皇太子,谥懿德。

节愍太子李重俊是中宗李显的第三子,神龙二年(706年)立为皇太子,三年,率兵诛武三思父子,俄而兵败,死于乱军中。睿宗即位,赠皇太子,谥节愍。

文敬太子李謜,顺宗李诵子,贞元四年(788年)封邕王,历任义武、昭义等节度大使。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赠文敬太子。

惠昭太子李宁,宪宗李忱长子,元和四年(809年)立为皇太子,死于元和六年十二月,年仅19岁,谥惠昭。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记载: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神龙中,中宗为皇后韦氏祖考立庙曰褒德。

“郊庙歌辞”仅涉及祭祀武则天和韦皇后两位皇后的祖先,武则天自己当过皇帝,中宗则是怕老婆的标兵模范。

祭祀是宫廷的重要活动,也是国家大事,神圣庄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要制作一系列严格的礼法。

本文来自作者[函奥哲]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zixun/202508-18125.html

(23)
函奥哲的头像函奥哲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函奥哲的头像
    函奥哲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函奥哲”

  • 函奥哲
    函奥哲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馆陶长公主刘嫖、宁平公主刘伯姬、长乐公主李丽质、寿昌公主赵清裕、乐平公主杨丽华等。1、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piāo),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

  • 函奥哲
    用户081008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古代公主的名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