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大清帝国的缔造者,膝下子嗣共十六人。为了登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诸皇子之间陷害使绊异常激烈。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继承了王位,史称崇德皇帝。事实上,按照尊卑长幼排序来讲,这个皇位怎么也轮不到皇太极,三皇子莽古尔泰才是皇位的正宗传人。皇太极只是一个妃子的儿子,相比之下,就显得出生卑微了。
莽古尔泰的母亲是八旗之一的旗主,出生高贵血统纯正,从出身来看,莽古尔泰真是甩皇太极几条街呢!可惜的是,莽古尔泰的母亲与一个贝勒有私情,激怒了努尔哈赤,结果被废除了名分。而莽古尔泰竟然为了取悦父亲狠心的杀掉了亲生母亲,这一举动震惊了努尔哈赤。也导致了莽古尔泰被排除在了皇位的候选人之外了。
后来皇太极在众皇子中脱引而出,备受关注。莽古尔泰为形势所迫又去讨好皇太极了,虽然表面恭敬有加,暗地里却是心生恨意。渐渐的,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鲁莽的莽古尔泰甚至在皇太极面前拔刀威胁,惹怒了皇太极,最终导致了矛盾的彻底爆发。事后,莽古尔泰也觉得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就借口是因为醉酒才顶撞了他,向皇太极道歉。但祸患已经埋下了,不是道歉所能消除的。莽古尔泰日日担心皇太极会报复他,每天生活在恐慌中,经常借酒浇愁,喜怒无常。
一天晚上,醉酒的莽古尔泰向来劝慰他的姐姐、姐夫透露了,想要先下手为强的想法。天亮之后莽古尔泰就调集了众多随从亲信,策划刺杀皇太极的事情,大家一致通过,立下誓约之后就各自准备去了。莽古尔泰的姐夫,以前受过皇太极的恩惠,所以借机向皇太极,透露了莽古尔泰准备造反的消息,警觉的皇太极立刻暗中镇压了造反者,处死了莽古尔泰。
对于造反者的帮凶,莽古尔泰的姐姐莽古济,也就是皇太极的姐姐。虽然没有被牵连受害,但皇太极心里的坎也没那么容易的翻篇。皇太极打败蒙古国后,抢了国王的妻子,要讲她们赐给莽古济的儿子,莽古济听后大吵大闹的不同意,还摔门而去。这更加刺痛了皇太极的自尊,他认为莽古济造反之心不死,就心存杀意了。
后来,被一个叫冷僧机的告密,皇太极重审莽古尔泰造反一案。最后皇太极下令,将姐姐莽古济千刀万剐,除了莽古尔泰的大儿子,其它孩子都被贬为奴隶,其它同党及其家属一律斩首。皇太极还取消了蓝旗,之后虽然又恢复了,但早已是物是人非。
据后人统计,这次失败的造反事件,有一千多人被处死,成为了清朝牵扯人数最多的一桩案件。
努尔哈赤的儿子们
16个。
1、爱新觉罗·褚英:万历八年至万历四十三年,母为元妃佟佳氏。
2、爱新觉罗·代善:万历十一年至顺治五年,母为元妃佟佳氏。
3、爱新觉罗·阿拜:万历十三年至顺治五年,母为庶妃兆佳氏。
4、爱新觉罗·汤古代:万历十三年至崇德五年,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5、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万历十五年至天聪六年,母为继妃沙济富察氏。
6、爱新觉罗·塔拜:万历十七年至崇德四年,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7、爱新觉罗·阿巴泰:万历十七年至顺治三年,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8、爱新觉罗·皇太极:万历二十年至崇德八年,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9、爱新觉罗·巴布泰:万历二十年至顺治十二年,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0、爱新觉罗·德格类:万历二十年至天聪九年,母为继妃沙济富察氏。
11、爱新觉罗·巴布海:万历二十四年至顺治七年,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2、爱新觉罗·阿济格:万历三十三年至顺治八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3、爱新觉罗·赖慕布:万历三十九年至顺治三年,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14、爱新觉罗·多尔衮:万历四十年至顺治七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5、爱新觉罗·多铎:万历四十二年至顺治六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6、爱新觉罗·费扬果:天命五年至不详,母不详。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谜: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
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
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详见表格)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以下是对其儿子中的几人进行的概述介绍——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又称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
代善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1648年11月25日(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1671年7月(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1754年10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1778年2月(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
爱新觉罗·褚英(1580年—161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为元妃佟佳氏。
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开始逐渐让褚英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嫡长子身份,凭借多年战功,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辽阳大战时,曾经贪杯贻误军机,解除兵权。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和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废除太子之位,幷且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年仅三十六岁,葬于清东京陵。清太宗即位后,改封其为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 ?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爱新觉罗·塔拜(1589-1639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天命十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进一等。寻封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九月,卒。顺治十年,追封谥辅国悫厚公。
对于努尔哈赤的史书评价:
《清史稿》:“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清太祖实录》:“凤眼大耳,面如冠玉,身体高耸,骨格雄伟,言词明爽,声音响亮,一听不忘,一见即识,龙行虎步,举止威严。其心性忠实刚果,任贤不二,去邪无疑,武艺超群,英勇盖世,深谋远略,用兵如神,因此号为明汗。”“帝自幼不饮酒,心正而有德,深于谋略,善于用兵,骑步二射绝伦,勇力出众,睿知神圣,不思而得,阐微言,创金书,顺者以恩抚之,逆者以兵讨之,赏不计仇,罚不避亲,如是明功赏,严法令,推己爱人,锄强扶弱,敬老慈幼,恤孤怜寡,人皆悦服。自二十五岁只身崛起,带甲仅十三人,不侵无罪者,中正合宜,天故祐之,削平诸部,及征大明,得辽阳广宁地,又征蒙古,威名大震,有光于祖考,兴国开疆,以创王基。”
本文来自作者[鹿雨妍]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zixun/202508-1674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鹿雨妍”
本文概览:努尔哈赤是大清帝国的缔造者,膝下子嗣共十六人。为了登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诸皇子之间陷害使绊异常激烈。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继承了王位,史称崇德皇帝。事实上,按照尊卑长幼排序来讲...
文章不错《清朝帝王皇太极将亲姐莽古济千刀万剐的原因竟让人目瞪口呆_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