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的农村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就是从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赖以生存的工作条件为出发点,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教学情境中,最终目的是解决多数教师遇到的诸多热点、难点以及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校本理念指导下,农村小学要适应形势,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和教师特点的校本教研工作新路径、新方法。
一、深入调研——注重研究内容的针对性
校本教研工作源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最后又回归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所在。在教研工作中,最有发言权的是广大一线教师。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校本教研工作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因此,把深入调研作为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才能使校本教研“站稳落脚点、找准切入点、选好着力点”。具体而言,就是像中医那样在“望、闻、问、切”的诊断与评估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确立校本教研的工作内容。
具体来讲,“望”是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窗口”,通过细心观察和冷静分析,来把握、“会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闻”是指教师要经常开展融“备、说、讲、评”于一体的群众性听评课活动,并通过“个案研究、互动研讨和 教学反思 ”等研训形式,深化听评课的实际功效。“问”指教师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急于求成,而是将更多的问题及时地加以归纳和总结,提炼出需要解决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切”是指教师通过以上“会诊”式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是评估学校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和引领作用;二是评估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度”和“广度”;三是评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及个性特长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与张扬;四是评估教师的群体素质与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辩证关系及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二、因地制宜——探索教研形式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因此,农村小学要把校本教研的工作重心“自上而下”转移到“指导”和“服务”上,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和教师实际的校本教学研究新模式。
为有效解决教师自主实践与反思的精神需求同客观的实践演练相脱节的矛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有自己的校本研修计划。每名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其余教师参与听评课,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探讨和研究。同时,学校要以学科教学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擂台赛”“学科教学基本功赛”等系列化的竞赛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评价与运作机制,这不但提升了教师的参与意识,而且能主动解决多数教师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三、主体参与——关注操作过程的真实性
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与专门的课题研究有所不同,它是在实践中生成,又在行动研究中转化和提高。只有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真正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日常自觉的教学行为时,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才能凸显出来。以往农村小学教研工作存在着少数精英唱主角,多数教师看热闹的现状,当然,校本教研活动操作过程的简单化、表面化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将校本教研当做一种工作或必不可少的形式,而不是一种高度责任感驱使下的真实的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相统一的行为职能。另一方面,学校缺乏相应的追踪、督导、评价等长效机制,把活动本身当做终点,而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起点,这便从主观上削弱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成效。
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应摒弃只重视结果的做法,关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内在情感和精神需要,不断唤醒他们作为参与主体的热情。只有人人动起来,校本教研才能活起来。
四、建章立制——保障教研评价的科学性
有效的校本教研运作机制, 离不开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做保障。在强调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同时,构建相应的校本管理与评价机制,是农村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教科研领导机构,并吸纳教导处、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校本教研”考核组。其次要建立二级带教制度,实现个体的最优发展。第一级是由年级备课组带教,采取“老带新”做法,由备课组长负责,保证教师一年内基本掌握用教材教学的基本授课模式。第二级是教务处带教,采取“优化组合”,由教务主任和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各学科教师结对子,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后是建立教师成果展示制度,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除了上面列举的制度外,还要在学校尝试建立《研训工作管理制度》《教师个人研修制度》《继续教育工作奖励制度》《课题申报评比制度》等,以保障校本教研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总之,校本教研只有坚持遵循好以上制度,才能有效地开展。
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扩展资料:
校本教研特性:
1,校本性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
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校长、行政和教师。
那些专业研究人员、上级部门的领导、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可以做宏观的要求或具体的指导,但他们仅仅是同盟,也许会起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取代校长和老师。
2,科研性
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
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
3,人本性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义。
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
4,牵引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
5,依托性
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
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高校专家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
广开门路,相互借鉴和学习,盘活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倡导“教师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
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一项试验刚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
参考资料:
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如下:
内容:
1、研究学生和学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需求等,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进行教材分析和研究。教师需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比较、整合等方式,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亮点等,并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3、开展教学策略研讨。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实践、交流等方式,了解和实践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形式:
1、组织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策略、教材分析等方面的研讨会,让教师们分享经验和成果,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实践、交流等方式,开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如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比赛等,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
3、建立合作小组。学校可以建立学科组或年级组等合作小组,让教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相互学习和借鉴。
教研的三个用途:
1、提升教学质量:
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可以在教研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教研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研通过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教研还可以为学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文来自作者[凤莉娜]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zhishi/202508-184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凤莉娜”
本文概览:以校为本的农村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就是从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赖以生存的工作条件为出发点,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教学情境中,最终目的是解决多数教师遇...
文章不错《校本教研实施的理念及策略-什么是校本教研理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