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边猪兼强驾校和加马学车有什么关系吗?

感谢关注加马学车!

针对网上的恶意诋毁和不实言论,误导了关心和支持本公司的伙伴以及广大学员,鉴于此,加马学车现作以下澄清声明:

加马学车是依法成立的公司,与广东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或股权控制关系,双方为相互的市场主体。加马学车目前未设立任何分公司或分支机构,也未与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

加马学车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等规则依法经营,尽职地为广大学员提供优质服务,以维护广大学员的合法权益。对网络上恶意诋毁、诽谤的行为,如因此给本司以及广大学员带来损失,本司将诉诸法律,追究到底。

本公司欢迎社会各界给我们批评指正,也期待各位学员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信任。欢迎报名加马学车!

详细律师函请查看:网页链接

驾校3万学员被坑近2亿元,这是哪个驾校?

猪坚强学车很不方便:每天学车都得微信留言预约,而且预约也不透明,他说满了,你就约不上,不能连续预约几天同一时间来学车,得每天约下一天的那一次学车,只管一次的,后面想连着学就得都提前一天“秒杀”,提前要预定后几天的都不行,像网上秒杀一样,每次约学车都得秒,学个车,学几长时间就得秒几多次,你看麻不麻烦啊?我给我老婆报了名,烦死了,每天要一大早的规定时间去“秒”明天的,还不一定能约上,约不上就学不成,提意见都没用

学员退款,董事长叫屈,“互联网学车NO.1”怎么了?

在深圳一处学车练习场,记者见到了曾经在“猪兼强”驾校当教练的熊先生。据他介绍,自己在2019年4月和猪兼强驾校签署了劳动合同,当时双方约定每个月底薪4000元,并根据驾考学员拿证数量进行业绩提成,合同周期为一年。然而让熊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仅拿到了1个月的工资,从去年6月起,猪兼强驾校则再也没有向他支付相应报酬。

相比熊先生,在深圳从事驾培行业长达20多年的顾先生在谈起猪兼强驾校时,显得格外气愤。顾先生说,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从事驾校的管理和运营,2018年10月份,深圳猪兼强驾校突然找了过来,想通过顾先生驾校的线下场地和车辆优势,来进行从线上到线下的合作。

为此,他们从2018年11月起签订了多份合作协议,涉及车辆租赁、场地使用费等多项内容,共计人民币771.48万元。让顾先生气愤的是,直到今天,猪兼强驾校分文未付。

而对于众多在猪兼强驾校报过名的学员而言,大多数至今都还没有拿到驾驶证,据不完全统计,猪兼强公司还有在册学员约4.24万人,已消化学员约0.9万人,未消化学员约3.34万人,待退学费约2亿元。?

据了解,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20年7月16日,裁定受理广东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此外,猪兼强公司关联企业“深圳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也已于2020年7月27日同步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

2014年成立的网络驾校猪兼强,曾经号称要用互联网改变整个驾培行业,事实上,在此后几年也确实一路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并在多地设有分校,是什么原因让它落得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深圳锦辉驾校总经理李卫告诉记者,一个学员的培训成本在5000元左右,互联网驾校的招生主要是以低价作为噱头。互联网驾校以3000多元的收费,没办法满足学员培训的成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猪兼强驾校前期通过低价策略招生,公司要进行大量补贴,这极大消耗了现金流,并且随着名声的打响,为了更进一步做大市场占有率,大量广告的投入,则是压倒猪兼强的又一根稻草。

最后,随着资本的撤退,原本掩盖在低价之下的质量问题也被挖了出来。从2019年开始,关于猪兼强驾校的投诉开始多了起来,被投诉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不止是被投诉,猪兼强的广告投放也出现了问题,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通报。

猪兼强深圳互联网公司的办公所在地,如今早已经人去楼空。据知情人介绍,不光是深圳的办公所在地,在总部广州以及其他城市的猪兼强互联网公司的办公所在地,也已经人去楼空。

在号称买下教练车、培训场地、驾校等设施的猪兼强,承诺学员报名2-3个月就能考完,但有学员半年还未安排练车,如今猪兼强深圳分公司遭遇的投诉、欠薪、驾培资质质疑等,会不会在这个“互联网学车NO.1”平台上持续上演?

互联网学车平台“猪兼强”正陷入危机。

自2019年4月起,陆续有多位学员发现平台未能按照合同履约安排学车。7月27日,多名深圳市民向媒体反映猪兼强退款难。有消费者在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 猪兼强以签退款协议为理由拖着不处理4480元报名退款,之后甚至以离职为由删除微信好友

7月30日,据《证券时报》消息,猪兼强深圳分公司在前两天搬离,现场一片狼藉。与此同时,猪兼强深圳分公司业务员向“深广电第一现场”透露, 公司拖欠100多名员工工资

重重问题背后,舆论将关注点集中在猪兼强的资质上。上月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对媒体称,猪兼强深圳分公司“未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具备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相关资质”,涉嫌违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引发多起涉嫌经济诈骗案件。

不过,7月30日,无冕 财经 研究员向猪兼强官方客服咨询深圳场地报名事宜时,客服依然按流程询问具体信息,并称会让深圳地区业务员进行联系。

否认非法运营

“说我们非法运营真的有点过分!”猪兼强董事长陈志林在接受无冕 财经 研究员询问时表示。

据介绍,猪兼强平台本身确实没有驾培资质,但 近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控股或收购有驾培资质的合法驾校,早已经不是此前简单的驾校中介了

陈志林向无冕 财经 坦承,深圳分公司目前没有驾培资质属实,但这是因为此前猪兼强控股60%的深圳卡尔逊实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驾驶员培训业务)与之产生股权纠纷,目前正在打官司。“我认为在官司判决下来之前,严格来说卡尔逊驾校还是猪兼强旗下子公司,不能简单地说猪兼强在深圳没有驾培资质。”陈志林表示。

为了印证陈志林的说法,无冕 财经 研究员翻阅企信宝、企查查等工商资料查询平台后发现,猪兼强作为绝对大股东,旗下共有七家驾校,分布在佛山、杭州、中山等七个城市,但在武汉和赣州等猪兼强分公司所在的地区,并未找到控股的驾校。

▲猪兼强收购的部分驾校。

针对无冕 财经 研究员提出“深圳公司无资质却依然招生”的质疑,陈志林表示, 驾培行业里招生和培训是两部分,而招生的部分并不需要资质 。使用猪兼强APP进行约课的学员,是通过猪兼强的平台去和合作的驾校以及个人教练约课,在驾校与教练均有培训资质的情况下,只负责招生的猪兼强并没有违法行为。

针对深圳分公司撤离问题,陈志林对无冕 财经 表示:“遭遇压力之后,6月开始深圳分公司的核心团队就已经散架了,员工既没在岗又没办理离职手续的情况有很多,现在已经派了广州的团队过去组织梳理,确实有在岗的员工,我们一定会按劳分配。”

“买买买”背后的模式硬伤

作为曾经的互联网驾培新星,猪兼强为何落入窘境?

早期,猪兼强打着“互联网学车NO.1”的旗号,吸引不少资本关注。截至2018年4月,猪兼强一共获得4轮融资,总金额超2亿元。

▲猪兼强融资历程。

但“互联网学车NO.1”的称号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输血。

2015年1月,猪兼强正式杀入驾培市场,此后走上从广告到教练车、培训场地、驾校等一系列资本投放的征途。

曾有媒体报道称, 在广深两地,猪兼强两年内总计投入3.8亿进行品牌营销推广 。而“无冕 财经 ”2016年也曾发文称,猪兼强进行教练车牌收购行为,让车牌价值水涨船高。2015年初,猪兼强收购车牌的单价是8万元,到了2016年一下涨到20万元。

在当时的猪兼强看来,这些重金部署自然有其道理。比如在驾校市场里,车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收购车牌意味着获得教练车的绝对使用权。

除了教练车牌收购,猪兼强还将视野瞄准训练场地。猪兼强的逻辑是,训练车牌照是“生产工具”, 训练场是“生产车间”,如果两样都搞定,作为“生产者”的教练就完全被剥离了,所以招募自营教练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彼时猪兼强一心想用“买买买”撬动驾培行业这块诱人的蛋糕,却在第三方平台与有资质驾校的主动权博弈中踌躇不前。这点在今年猪兼强深圳分公司与深圳卡尔逊驾校的合同纠纷官司中可见一斑。陈志林并未向无冕 财经 过多透露案件细节,只是表示 正是此次纠纷冻结了猪兼强4000多万元,造成了深圳公司资金紧张

猪兼强无法控股卡尔逊,令深圳分公司陷入了被动。有相关从业人士告诉无冕 财经 ,所有驾驶员培训资格考试人员名单,都必须通过国家驾培资质认证的合法驾校登记在册,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与驾校还是与挂靠驾校的教练合作的方式招生,最后的决定权都在驾校手上。

教练车的掌控也并未如预期那样顺利,曾有深圳本地的司机教练向《每日经济新闻》爆料称,“深圳猪兼强有几个直营场地,但是没有自己的教练车,都是用其他驾校的车。”

没能按照此前的重资产部署的原因很多,最有可能是受到资金或政策的掣肘 。”上述人士告诉无冕 财经 。

对驾校、司机教练的掌控不够,让猪兼强学员的培训课程质量受到直接影响。

上述从业人士表示,“失去了与有驾培资质的驾校高度绑定的猪兼强,只是个普通的驾校中介,无法对想要考取驾照的学员真正负责。这种情况下,在平台上通过与教练进行合作的方式(让学员与教练对接,教练再与挂靠的驾校分成培训)学车的学员,优先性远远低于直接找教练报名和在正规驾校报名的学员。”

如此一来,尽管猪兼强一直号称消灭了传统驾校模式的灰色收入,也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一度“经常一天能够干掉传统中小型驾校一个月的单量”,但一路招黑的售后服务,不断扼杀猪兼强的获客能力。

资金问题会压垮猪兼强吗?

“猪兼强能不能挺过这关,钱是关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表示,如今像猪兼强、YY约车这类靠资本支持的经营模式,已经开始丧失部分投资者的信心了,服务没跟上,导致有名气没品质。”

此次到猪兼强深圳分公司要求退款的学员,大多数都是3月报名,被平台承诺2-3个月能考完,结果迄今为止还没有拿到流水号。

▲猪兼强广告。

但这并不是猪兼强第一次说到没做到。

基于互联网思维起家的猪兼强,深谙广告轰炸占领市场的快速手法。自2016年起,猪兼强广告攻势不断,在地铁、电梯等随处可见的广告牌里,“快速学车,四个月拿证”、“明码标价”、“一口价”、“一人一车”等宣传吸引到不少学员。

但比起前期宣传的信誓旦旦,猪兼强的服务体验却没有得到学员们的认可。在实际学车过程中, 有不少学员不仅4个月拿证的承诺没有兑现,甚至报名后6个月连练车都没有安排

承诺四个月拿证却屡屡让学员失望的猪兼强接到的投诉不断。据媒体报道,2016年9月,猪兼强遭到学员集体投诉售前承诺未兑现。

人员流动的不稳定性加剧了学员对猪兼强的投诉率。当时曾有在猪兼强平台报名的学员告诉《南方都市报》,因为不满意服务要求退款的时候,被告知此前对接自己的业务员已离职。而在和其他退款学员交流时发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2016年10月20日,猪兼强因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被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通报此外,有消息称猪兼强曾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天河分局处罚38万元。

猪兼强为何屡屡被投诉?

在陈志林看来,此次偶然成分居大。他表示,“今年以来学员培训进度缓慢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一方面3月一直是驾驶培训的旺季,另一方面在和深圳卡尔逊的官司里一下冻结了猪兼强4000多万的资金,导致猪兼强在学员问题少有所疏忽。”

猪兼强的资金问题有多严重?

事实上,重资产入局的猪兼强只收取学员低价报名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曾有卡尔迅驾校练教练简单算了一笔账:现在驾校招入一名学员, 平均成本在4200元左右,猪兼强收费为5600多元,所赚的1000多元“利润” ,光日常教练车的油费也不止这个数目了,定价并不合理。当时猪兼强对外回应称其希望通过规模获益,侧面印证了外界对其暂无盈利的猜测。

有接近猪兼强的人士透露,猪兼强实际上是在拿新报名学员的费用,补前面的资金漏洞,这也是整个驾培行业都心知肚明的“流通手法”了。

对此,艾媒CEO张毅认为,如果企业还没有大规模盈利,对资本非常依赖,资本后续又没有跟上,出问题在所难免。事实上,猪兼强的最新一轮融资停留在去年4月。

如今,猪兼强的日子并不好过。据陈志林介绍,被“抓住没有驾培资质把柄”的深圳猪兼强已经数日没有新学员报名了。

他同时表示,猪兼强其他分区会调动资金帮助深圳分区尽快解决问题,也会努力服务好堆积下来没能及时跟进的学员,“ 这次的资金问题可能不如外界所期盼的会那么快解决,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

本文来自作者[是艳艳]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8967.html

(8)
是艳艳的头像是艳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是艳艳的头像
    是艳艳 2025年08月16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是艳艳”

  • 是艳艳
    是艳艳 2025年08月16日

    本文概览:感谢关注加马学车!针对网上的恶意诋毁和不实言论,误导了关心和支持本公司的伙伴以及广大学员,鉴于此,加马学车现作以下澄清声明:加马学车是依法成立的公司,与广东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

  • 是艳艳
    用户081602 2025年08月16日

    文章不错《广州这边猪兼强驾校和加马学车有什么关系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