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清道夫鱼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清道夫”。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但是大家在选择养殖清道夫鱼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与温和或者小型鱼混养。因为清道夫会吞食小型鱼的鱼卵,导致其他鱼种灭绝。 清道夫是甲鲶科下口鲶亚科的多辐翼甲鲶、下口鲶的流通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

鲇(nián)形目(Siluriformes),硬骨鱼纲的1目。世界有31科约2200种。“鲇”常写作“鲶”。因两颔多具发达的须(多者4对),在过去分类系统中被称为丝颌类。又因鳔借一列韦氏小骨与内耳相连,而和鲤形目、鲑鲤目及电鳗目一起组成骨鳔类。鱼体大多裸露无鳞,有的被以骨板。头骨无顶骨,下鳃盖骨等。上颌骨一般退化变小,无齿,仅作为上颌须的须基。第二、三、四节椎骨愈合为复合椎骨,第一及第五节椎骨常分别固连或愈合于其前后。齿发达。眼小。胸鳍及背鳍常有用于自卫的硬刺,刺基分别与喙骨或背鳍基板形成特殊的制动装置,一旦竖起,外力不易使之复原。脂鳍常存在。

本目均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很多是重要的食用鱼,也是一般的游钓鱼。须鲶鱼个体最大,长达2米以上,重约250千克。目内大多为刺毒鱼类,背鳍以及特别是胸鳍的硬刺附有毒腺,可致伤痛。鳗鲇尤毒,可致人死。南美毛鼻鲇科有些种类可在鱼类或其他动物体上营寄生生活,长不到50毫米的寄生鲇能钻入在河中洗澡的人的尿道。

清道夫鱼是能吃的。

能吃。清道夫鱼本身没有毒性,可以食用,但没有食用价值。因为清道夫鱼长时间吸食垃圾,体内病菌多,味道很腥,肉少且难以下咽,所以不建议食用。

清道夫鱼名称的由来

清道夫是我国民间对其的一种俗称,它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它的学名叫豹纹脂身鲇,在国内有些地方也叫它壮腰龙、壮腰鱼、吸盘鱼、吸口鲶、琵琶鼠和垃圾鱼等。

因为这种鱼特别爱吃水族箱里面的残饵、污物等,对净化水质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国内多叫它清道夫。

清道夫的危害

1、清道夫这种鱼,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对环境有很强的耐受性,除了不耐低温环境外,它有很强的耐低氧特性,而且对水质要求不高,就算是在被污染的一些水域,这种鱼依然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在国内几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极强,会大量抢夺本土鱼类的资源。

2、清道夫还会大量捕食其他鱼类的卵和小鱼。一条清道夫一天就能捕食5000粒鱼卵,同时它还会捕食其他的小鱼苗。严重破坏生态链,严重的话甚至会直接导致本土水域的鱼类灭绝。

本文来自作者[初柔]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8860.html

(16)
初柔的头像初柔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柔的头像
    初柔 2025年08月15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初柔”

  • 初柔
    初柔 2025年08月15日

    本文概览: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清道夫”。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

  • 初柔
    用户081504 2025年08月15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叫清道夫鱼》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