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
一、释义不同
1、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2、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二、出处不同
1、眼花缭乱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开;魂灵儿飞在半天。”
译文:真是让眼睛迷乱话也说不出来;灵魂儿都飞到空中很久。
2、目不暇接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译文:见他扬起羽军振彩;忽然去又忽然来;眼睛都看不过来。
扩展资料
一、眼花缭乱近义词
头昏眼花?[ tóu hūn yǎn huā ]?
解释: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译文:瞿耐庵上任几天不到,不要说另外的,就是这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津贴、差役的食物,犯人的口粮,他心中丝毫没有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倒八倒。
二、目不暇接近义词
目不给视 [ mù bù jǐ shì ]
解释: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出自:宋·周邦彦《汴都赋》:“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
译文:沉沙栖登陆,不同地区而形成,特殊的形状奇妙的情况,眼睛来不及观赏,什么都有。
目不暇接。
目不暇接意思是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
成语拼音:mù bù xiá jiē。
成语解释:暇:闲暇;接:接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成语出处:
1、《楚庄王欲伐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2、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翚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大多用于“令人”后。
成语示例:秦牧《菊花与金鱼》:“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给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
目不暇接造句
1、花鸟市场的东西多种多样,看的我目不暇接。
2、我一进入七星岩,景物千奇百怪,目不暇接。
3、到了想往已久的黄山,真是山清水秀名不虚传,放眼忘去,令人目不暇接。
4、眼花缭乱的饰品让女孩子们目不暇接。
5、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怪,有的忽高忽低,有的婀娜多姿,还有的像有人去精雕细刻的一样,让我们看得目不暇接。
本文来自作者[可建伟]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707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可建伟”
本文概览:两者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一、释义不同1、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2、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二、出处不同1、眼花缭乱出处:元·王实甫《西厢...
文章不错《眼花缭乱与目不暇接的区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