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体诗歌的创始人是谁?

长吉体诗歌的创始人是中唐诗人李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标举唐人诗歌24种不同风格,此为其一。李贺的诗风在中唐诗坛自成一家。这有两个方面:一是就体制而言,它继承了屈原《离骚》和齐梁文人乐府的体调。杜牧《李长吉歌诗序》说:“盖骚之苗裔”。

二是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思任《昌谷诗解》说:“李长吉师心,故尔作怪,多有出人意表者。”杜牧用了“云烟绵联”、“水之迢迢”“春之盎盎”“秋之明洁”风樯阵马”“瓦棺篆鼎”“时花美女”“荒国陊殿”“鲸呿鳌掷,牛鬼蛇神”等一系列比喻来形容李贺诗中奇特而丰富的意境。

李贺诗歌成就

在诗歌创作中,其诗多为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和古体诗,反映现实生活,揭露讽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如《拂舞歌辞》 、《官街鼓》嘲讽封建统治者溺于神仙,追求长生的虚妄;《秦宫诗》 、《荣华乐》揭露豪门权贵骄奢*逸的生活;《吕将军歌》 、《猛虎行》谴责宦官典军误国,藩镇专横暴虐。充分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愤慨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中国古代好诗词装进锦囊的是谁

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他自称"陇西长吉""成纪人"。两《唐书》说他是"宗室郑王之后"。唐代有两个郑王,近人考定,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而不是李渊第十子小郑王李元懿。李贺上距李亮几近二百年,同皇族的关系已极为疏远。父李晋肃官职亦不高。李贺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宗室之家。

李贺少年时作诗便崭露头角,十五岁左右乐府诗就写得很出名了。人们把他同老一辈著名诗人李益并称为"二李"。他写诗有自己怪僻的习惯,不愿闭门命题作诗,而喜欢到家门以外较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寻求诗的灵感。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云?quot;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十八岁时,李贺从昌谷来到东都洛阳。这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李贺携《雁门太守行》诗拜谒他,得到赏识。两年后,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监察御史,到东都巡视,两人曾同访李贺。

元和五年(810),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成绩优异,被荐应进士举。他于当年冬赴长安,准备参加次年二月的考试。这时他遭到了"争名者"的攻击。他们说进士的"进"字与贺父李晋肃的"晋"字同音,根据当时的避讳法,李贺不应参加礼部考试。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他陷于极度抑郁愤懑之中。

元和六年(811)春,李贺重返长安,就任太常寺奉礼郎。这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从九品上)。傲岸自尊的李贺将它视为奉箕帚的臣妾,感到屈辱,不到三年就告病辞官,再次离开了长安。在京期间,李贺写了《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和《赠陈商》、《送沈亚之歌》等不少诗篇。《金铜仙人辞汉歌》也很可能是他告别长安之作。

李贺未成年而丧父,家境穷困。由于衣食所迫,他的弟弟不得不远出谋生。他也在回乡的第二年(814)秋,前往潞州(今山西长治县),投奔友人张彻。张彻是韩愈的侄婿,那时刚刚就职于昭义节度使幕府。李贺沿途写了《长平箭头歌》等作品。他在潞州,寄食三年,无所获而归。不久,死于家中,卒年二十七岁。

李贺生前曾将自己的诗二百二十三首,编为四编,托付友人沈子明,后杜牧为之撰序。北宋时流传的李贺集分四卷本和五卷本两种,后者多外集一卷,但均非唐本旧貌。北宋五卷本题为《李贺歌诗编》。南宋本题为《李长吉文集》。《四部丛刊》影印蒙古时期刊本题《李贺歌诗编》。明清又有称《昌谷集》的。李贺集南宋时已有注本。清代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编撰《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诗今存241首。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出版《李贺诗歌集注》汇编本,均包括王琦本、姚文燮注和方世举批注三种。

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生当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辉煌的时代,然而后起的李贺却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一层幽婉冷艳凄戾的色彩。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quot;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又对汉魏六朝乐府、萧梁艳体诗、鲍照、李白诗多所汲取,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清人王琦就认为李贺诗"其源实出自楚骚,步趋于汉魏古乐府。"可惜的是,他不幸而短命,因而他留下的诗数量有限,内容自然也就显得单薄一些。而且他刻意标新立异,因而在创造了许多奇意警句的同时,也不免有晦涩和过于雕琢涂饰。

对李贺诗,历来评价不一。有人将其比美于杜甫,誉为"唐《春秋》"。有人认为其"思想核心"是"功名利禄"、"富贵享乐"。有人斥之为"鬼魅世界"。有人说其诗"除了描写肉欲与色情以外,内容是什么也没有的。"

‘诗鬼’李贺生平简介

锦囊佳句

《李长吉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奚,仆役),骑駏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释译:李贺外出常带一小仆役,骑着駏驉(一种似骡的动物),背着一只上代留下的破锦袋,遇到想出的诗句或心得,就写下丢进口袋中。后遂把作诗也叫做“锦囊所得”。

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生(1925年—1950年3月),男,甘肃省陇西人。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诗鬼’李贺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平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

 ,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23]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作品精选:

 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4、《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南园十三首》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6、《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7、《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8、《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

 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

 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本文来自作者[千青]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8879.html

(13)
千青的头像千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青的头像
    千青 2025年08月15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千青”

  • 千青
    千青 2025年08月15日

    本文概览:长吉体诗歌的创始人是中唐诗人李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标举唐人诗歌24种不同风格,此为其一。李贺的诗风在中唐诗坛自成一家。这有两个方面:一是就体制而言,它继承了屈原《离骚》...

  • 千青
    用户081506 2025年08月15日

    文章不错《长吉体诗歌的创始人是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