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31年至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
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1939年8月至1942年7月,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年2月至1946年5月,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
1949.08-1953.08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3年至毕业。
1951年7月,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53.08-1971.01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64年2月22日,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
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
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越国太妃燕氏
赵国太妃杨氏
纪国太妃韦氏
贤妃郑氏
昭容韦尼子
才人徐氏
郑国夫人
彭城国夫人刘娘子(唐太宗乳母)
恒山王李承乾
蜀王李愔
蒋王李恽
越王李贞
子琅琊王李冲
子常山公李倩
纪王李慎
子嗣纪王李澄(李铁诚)
赵王李福
曹王李明
子千金王李俊
清河公主
驸马程处亮(程知节之子)
晋国公主
驸马韦思安
豫章公主
驸马唐尚识(唐俭之子)
新兴公主
驸马长孙曦
兰陵公主
驸马窦怀哲(窦德素之子)
高密公主
驸马段纶(段文振之子)
长乐公主
驸马长孙冲(长孙无忌长子)
遂安公主
驸马王大礼
南平公主
驸马刘玄意(刘政会之子)
衡阳公主
驸马阿史那社尔
新城公主
城阳公主
驸马薛瓘
长广公主
驸马杨师道(杨雄之子)
襄城公主
驸马萧锐
长沙公主
驸马豆卢怀让(豆卢宽之子)
安康公主
驸马独孤彦云(独孤谌)
临川公主
驸马周道务(周孝范之子)
普安公主
驸马史仁表
虞国公温彦博
褒国公段志玄
郢国令宇文士及
郑国公魏徵
子卫尉卿魏叔玉
右武卫将军李思摩
国子祭酒孔颖达
礼部侍郎孔志约
工部侍郎孔元惠
晋州刺史裴艺
芮国公豆卢宽
子芮国公豆卢仁业
邠国公豆卢贞松
将军豆卢承基
琅琊郡公牛进达
梁国公房玄龄
申国公高士廉
太常卿薛收
礼部尚书张胤
卫国公李靖
英国公李勣
子梓州刺史李震
鄂国公尉迟敬德
子卫尉卿尉迟宝琳
嘉川郡公周护
冠军大将军许洛仁
左戎卫大将军杜君绰
卢国公程知节
胡国公秦叔宝
汉东郡公李孟尝
洪州都督吴黑闼
内侍张阿难
内侍王波利(王涛)
中书令马周
子吏部侍郎马载
薛国公阿史那忠
莒国公唐俭
子殿中少监唐嘉会
太常卿褚亮
左金吾大将军梁仁裕(梁敏)
中书令崔敦礼
兵部尚书房仁裕
郕国公姜行本(姜确)
子吏部尚书姜遐
子郕国公姜简
邢国公王君愕
凉国公安元寿
将军乙速孤晟
子右武卫将军乙速孤行俨
孙将军乙速孤神庆
中书令岑文本
并男岑方倩
子秘书监岑曼倩
宋国公萧瑀
高阳郡公许敬宗
赵国公长孙无忌
兵部尚书李大亮
礼部尚书虞世南
工部尚书阎立德(阎让)
紫符观道士薛赜
散骑常侍姚思廉
江夏王李道宗
夔国公刘弘基
观国公杨恭仁
子右屯卫将军杨思训
邳国公长孙顺德
幽州都督长孙敞
郯国公张公谨
虢国公张士贵
西平王李琛
丹阳郡公李客师
雁门郡公梁建方 同安郡公郑仁泰 朔方公执失善光 左戎卫大将军杜君绰 右武侯大将军丘行恭 右武卫大将军公孙武达 河南县公元仲文 皖城郡公张俭(张世师) 范阳郡公张延师 大将军史大奈 衡州刺史萧邺 太学博士王恭 原州都督李正明 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 大将军阿史那德昌 宁州刺史窦义节 大将军史奕 将军贺拔俨 清河恭公斛斯政则 潞国公薛万均 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道真(阿史那社尔之子) 凉国公契苾何力 右武卫大将军薛咄摩(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 于阗王尉迟光(伏阇信) 宗正卿李芝芳 光禄卿房光义 并男原州别驾房晖 咸阳县丞房曜 卫尉卿房光敏 并男阆州刺史房诞 左金吾将军房先忠 清河郡主婿赠鸿胪卿窦廷兰 金州刺史虞正松 吏部郎中马觊 临淮公李规 中山王李琚 汝州别驾房渐 左清道率房恒 雍州长史李弼 原州都督史幼虔 陕王府司马史为谦 大将军苏泥热 大将军贺兰整 大将军怀德公于伯亿 大将军李森 大将军公孙雅靖 横野军都督拔拽 都督浑大宁 将军仇怀古 将军麻仁靖 将军何道 将军徐定成 将军康野 将军元思玄 将军李承祖 将军薛承庆 右卫郎将军尉迟昱 中郎将段存爽 萨宝王赞普 新罗王女德真
本文来自作者[浅陌初心]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88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浅陌初心”
本文概览: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1931年至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1936年8月至1938年7月,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文章不错《关于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