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二十四节令: 是方便农民耕种的历法
例如
春
夏
秋
冬;又再次分为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至于该节令与阳历的对等为 : 2/4
2/19
3/5
3/20
4/4 4/20
5/5 5/21
6/5
6/21
7/7
7/22
8/7
8/23
9/7
9/23
10/8
10/23
11/7
11/22
12/7
12/21
1/6
1/21. Yip
这些时令的东西我也是不了解
只知那天天气很热
一点也不像冬天的到来!
楼上的对这个很清楚哦,对这个节气专门研究吧。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一组节令的总称。即自立春至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示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它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日照长短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反映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霜降、小寒和大寒;反映温、湿度的有白露、寒露;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其余则是反映自然物候和农业物候的。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又起源于何时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最初只有夏至、冬至,在春秋时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二。随后,逐渐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后来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人们根据节气候时而行,很多汉画像石上的画面上有飞鸟、动物、树木和大自然中的一些物象。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判断节气的重要物候。 到了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节气一:《淮南子》一书中对节气的记载,和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完全一样。 二十四节气涎生后,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报节气的风俗,如西安鼓楼就有二十四节气鼓。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清乾隆五年(1740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 鼓楼里最具有历史感的东西,就是二十四节气鼓。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鼓被制成了面面威风凛凛、震撼世人的大鼓,让人感慨赞叹。 这24面鼓,鼓面上用漂亮的字体撰写出二十四节气名字,一一对应着二十四节气。每当鼓被敲响时,轰轰作响,声传百里。并且,按照不同的节气,这些鼓还有各自不同的鼓点韵味,非常有特色。如今,鼓楼已经成为西安的热门旅游景点。
24节气的来历:
1、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
2、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
3、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把一年平分为24等,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24节气。
4、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5、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本文来自作者[习栾同]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821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习栾同”
本文概览:其实二十四节令: 是方便农民耕种的历法 例如 春 夏 秋 冬;又再次分为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文章不错《时令现在指季节节令其实在古代它最初指》内容很有帮助